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1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不要害怕!”

吕良彪 春秋吕释 2020-11-11

【直指人心,荡涤灵魂


所谓佛缘、佛性,无非“向善之心、守善之德、护善之能”。——即使是“最纯粹的革命者”,即使是“人定胜天的狂热者”,也都知道有个“天”的存在,有种超人类力量的自然伟力存在——这种超人类的自然伟力,所谓“无神论者”将其称之为“大自然”、称之为“规律”;而不同的宗教则赋予其不同的称谓及相应的“拟人化”(或人是“拟神化”的安排)体系:佛、真主、安拉、上帝......

 

我们各自走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奔向真善美的彼岸。累了乏了,或因意气相投,或因机缘巧合,大家各自或共同选择了步行,或是骑车而行,或乘公交前往,或打车出游,或自驾前行……——在我看来,这种种不同的前行方式,就如同各种各样的宗教,承载着我们的灵魂,独自或结伴迈向未来。我们需要精神的境界,我们都需要彼岸的世界,如果没有了信仰、摧毁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与彼岸世界,人也就变得“无所敬畏”,只剩下“功利”与“算计”,只剩下无所不用其极的戾气与凶残。我素来以为人生当有三种交流:一是与自我与灵魂的交流,让人通透不纠结;一是与社会与他人的交流,让人通达有价值;一是与自然与世界的交流,让人健康而阳光。——其实,应该还有第四种交流,那就是与上苍与神明的交流......


诚如教宗方济各所说:“不是必须要信上帝才能成为好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关于上帝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一个人可以是精神性的,同时不信宗教,不必去教堂或者奉献金钱。对很多人来说,大自然就可以当作最好的教堂。历史上一些最好的人并不信上帝,而某些最坏的恶行是以上帝之名干的。”有幸识得不少佛教徒和一些基督徒,与道长、阿訇交流也很有收获——向善、虔诚而不狭隘,是高素质者的共同特质。我尊重每一个人和他们各自心中的神、各自精神力量的源泉。因修行不够或是缘分未到至今尚未能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教徒,但我觉得自己是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甚至是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因为我心向善,因为心存敬畏,因为坚定信仰,因为坚守底线,同时却也无须时时绷得正义凛然。只是,见了无论哪里的神灵塑像我总也拜不下去而是习惯性悲悯闭目或是虔诚对视,想来还是放不下。


我的老家江西省永修县有座云居山真如禅寺,虚云老和尚最后的几十年里即以那里为道场弘扬佛法;此后,一诚法师、海登法师、传印法师等等也都出自那里;赵朴初诸先生亦与那里有着某种不解之缘。在我心目中,虚云老和尚是观音转世。近年来夜观老和尚图像,总有种流泪的冲动与莫名的亲切与温暖。此生虽无缘得见,却自小与大和尚弟子一诚大师结缘甚深。据传:蒋中正辈老和尚其崇敬有加;周恩来称其为师;毛泽东要召见时,虚云老和尚曾言:毛若要见,就让他来这里见我吧。——迷惑之时常读《佛陀遗训》。所谓迷者,人生交叉路口不知道之所往;所谓惑者,心上欲念太多不知心之所依。所以,当排除杂念,心归于“一”。有所持戒,方生定力,方生智慧——慧心、慧眼、慧言、慧行——所谓“戒、定、慧”,乃人生之洞见与秉持。那回从柏林抵达巴黎,晚间读到1952年12月17日虚云公在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上论佛教各宗的一段文字《但尽凡心,别无圣解》,深感见解精妙、娓娓道来、平和通透、包容大度,心生欢喜,转发在这里,与诸公分享。


 

虚云老和尚: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把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坛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地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地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密五派。这在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 

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着他的。为什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浮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我们修行的人,如果能体解这个道理,了解自心如秋月,不向外驰求,返照回光,一念无生,了无所得。那有什么名相差别呢? 

只因无量劫来,妄想执着、习气深重,以致释尊说法,有四十九年,谈经约三百余会。但这些法门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治疗各种众生不同的贪、瞋、痴、慢等习气毛病。若能远离这些,你即是佛,那有众生的差别呢?古人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 

禅宗,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微笑,称为心心相印。教外别传,为佛法的命脉。而念佛的净土和看经持咒等的法门,都是了生脱死的佛法。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那一法门相宜,便修持那一法门。且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着。 

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近来有出家人,不但自己不严守戒律,还说持戒是执着。那种高调,是多么危险。心地法门的禅宗,自迦叶尊者后,辗转相传,从印度传到中国六祖慧能大师,都称为正法流传,盛极一时。 

律宗以优波离尊者为首,他承受了世尊的嘱付,要我们末世的众生,以戒为师。在众多尊者后,发扬为五部律。我国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师依昙无德部,制疏奉行,称为中兴律祖;天台北齐老人,观龙树《中观论》,发明了心地;杜顺老人以《华严经》为主,建立了贤首宗;远公提倡净土,九祖相承。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宏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宏扬佛法的婆心了。

至于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刚智法师等传入中国。经一行禅师等努力,才发扬光大的。但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立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古人说法,大都拾叶止啼。赵州老人说:“佛字我不喜闻。”又说,“念一句佛号,漱口三日。”因此,有一般不识先人的苦心者,便说念佛是老太婆做的事,或说参禅是空亡外道。总之,说自己的是,谈他人之非,争论不已。这不仅违背佛祖方便设教的本怀,且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至深且巨。

因此,虚云特别提出,希望各位老参及初发心的道友们,再不可这样下去。如果再这般下去,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条,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念佛的人,亦应了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认识自性净土,舍妄归真,勿得向外别求。 

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种真理,随他说禅也好,谈净也好,说东方也去得,说西方也去得,乃至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到这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了义。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那有许多葛藤。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如能这般做到,断除妄想、执着、习气,即是菩萨、佛祖,否则还是凡夫众生。

念佛的人,也不应太执着。否则,还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想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虚云公诵《愣严咒》】


【虚云老和尚生平事迹】



【延伸阅读】

人生如戏,悲欣交集

未来不可知,生命才有趣!

致敬金庸|人生何处不江湖?

对衰老的回答、对贪欲的告诫

偶感|昨日中秋,适逢九一三

世间事,需要大度,也需要态度

人性无非闷骚——骚是天性,闷是修养

读书,我们的灵魂涵养

远行,我们的人格提升——我们一起,骑车去拉萨!

武大讲演|法律人当具贵族精神

法大讲演|打造专业、丰富与高贵的自我

中财讲演|若青年无梦想,则民族无未来


 

【峨嵋祈福:怀菩萨心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